你的位置:bbin4 > 新闻动态 > 祁门解围后,李鸿章愤怒要离开湘军,曾国藩说:立马滚蛋

新闻动态

祁门解围后,李鸿章愤怒要离开湘军,曾国藩说:立马滚蛋

2025-10-12 00:17    点击次数:104

1861年3月,安徽大地已悄然换上春装。虽然还未到繁花似锦的时节,但田野间萌发的新绿和渐暖的微风,本该让人心情舒畅。然而,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却无心欣赏这春日景致。

此时的湘军大营内气氛凝重。太平军势如破竹的攻势让局势岌岌可危,徽州失守的消息更如晴天霹雳。更令曾国藩痛心的是,跟随自己多年的爱将李元度竟在危急时刻弃城而逃,导致祁门大营险些沦陷。死里逃生的曾国藩在撤离祁门后,第一件事就是提笔写奏折,准备严参李元度。

这一决定立即在幕府中掀起轩然大波。作为曾国藩首席弟子的李鸿章带领众幕僚极力劝阻,认为此举有负当年救命之恩。谁料这场劝谏很快演变成激烈争执,最终李鸿章愤然请辞。更出人意料的是,素来器重李鸿章的曾国藩竟冷冰冰地甩出一句:立马滚蛋。

一、患难与共的将帅情谊

时间回溯到1852年,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方。在朝中屡遭排挤的曾国藩毅然返回湖南老家,开始组建地方团练。彼时的曾国藩满怀报国之志,而前来投奔的湖南平江才子李元度,很快成为他的得力助手。

这位屡试不第的读书人,在传统科举之路受阻后,选择了一条全新的道路。在湘军这个舞台上,李元度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,从幕僚做起,很快被保举为候补知县。随着战事推进,他更完成了从文人到将领的华丽转身。

展开剩余58%

1855年的湖口、九江之战是两人关系的转折点。当时曾国藩连遭败绩,几度欲投江自尽,都是李元度及时阻拦。此后李元度又率700精兵死守江西两城,为湘军立下汗马功劳。这段同生共死的经历,让两人建立起超越寻常的深厚情谊。

二、亦师亦友的师生之谊

李鸿章与曾国藩的渊源要追溯到更早的时期。这位安徽才子早年就拜在时任京官的曾国藩门下学习诗文。得益于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的同科之谊,李鸿章很早就获得这位未来湘军统帅的青睐。

1857年,在安徽战场屡次临阵退缩的李鸿章被勒令回京。走投无路之际,他借探望兄长之机投奔曾国藩。慧眼识珠的曾国藩不计前嫌,将这位昔日门生留在身边担任机要秘书,负责重要文书起草。

在曾国藩的悉心栽培下,李鸿章迅速成长。这段幕府经历为他日后成为晚清重臣奠定了坚实基础。然而,这对师生关系的第一次重大考验,很快就因祁门之围而到来。

三、生死一线的祁门之围

1860年,升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决定进驻祁门,为攻打安庆做准备。这个形同平底锅的险地遭到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强烈反对,但曾国藩一意孤行。果然,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率20万大军三路夹击,湘军逼入绝境。

当徽州失守、景德镇沦陷的消息接连传来,祁门大营陷入重围。军营中弥漫着绝望气息,曾国藩甚至备好遗书,随时准备以身殉国。幸得左宗棠力挽狂澜,才转危为安。

脱险后的曾国藩执意弹劾临阵脱逃的李元度,引发与李鸿章的激烈冲突。在曾国藩看来,军纪高于私谊;而李鸿章则认为此举有负恩义。这场争执最终导致师生决裂,也折射出两人处事境界的差异。

这段历史启示我们:成就大业者,既要有重情重义的温度,更需坚守原则的决断。曾国藩与两位重要幕僚的恩怨纠葛,正是晚清军政格局变迁的生动缩影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Powered by bbin4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